一、背景起因
近年来,油田开发“老区三高,新区断低稠”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近期的低油价“寒冬”下,油田对开发系统提出的“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效益为中心”的中心工作急需进一步突破。按照分公司领导提出的“以信息化实现油田开发现代化”的工作要求,油气开发管理中心紧紧围绕开发核心业务和重点工作,深化信息化专业技术应用,持续打造完善“地质研究、方案优化决策、开发管理、基层管理”四个开发工作信息平台,不断推进“数字、透明”油藏建设,为油田开发“从严精细管理、创新提质增效”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有力支撑了油田效益、科学开发。
二、主要做法
1、打造地质研究平台,提升油藏精细描述能力。针对老油田后期油藏精细表征技术需求,推广普及油藏地质建模软件,一是制定建模技术培训三年计划,开展分公司培训、采油厂二次培训、导师带徒等多方式、多类型的全员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人次,制定个人技术应用档案,跟踪掌握技术应用进度,初步实现了40岁以下地质人员“人人会建模”;二是全力推进油藏模型化建设,制定主力单元模型化、油藏模型库入库与跟踪、地质人员“一人一块”等工作计划,成立督导组,每季度赴各开发单位现场督导计划完成情况,实现技术人员“人人建模型、人人有模型、人人用模型”,提高了技术人员“认识油藏、刻画油藏”的能力。
2、打造方案优化决策平台,提升方案优化预测能力。针对新区产能、老区调整不同方案优化需求,全面推广普及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开展了方案研究人员和区块管理人员的全员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人次,实现了40岁以下开发人员“人人会数模”;强化各类方案指标数模优化应用工作,按照“油藏描述项目应用率达到90%,老区综合调整方案应用率达到80%,新区产能方案应用率达到50%”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应用计划,分解到各开发单位督导落实,并在油田总地质师会进行点评,近三年来,各开发单位均圆满完成了应用计划,使得方案指标由传统油藏工程计算向数值模拟优化预测转变。
3、打造开发管理平台,提升精细管理效率质量。精细管理是油田开发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打好“寒冬”保卫战的金钥匙。针对方案、井位、产量、措施等开发业务管理需求,建设了开发新井设计、老区业务管理、新区产能管理、单元目标管理等22个业务系统,实现主要业务的全面覆盖,结合低油价管理新需求,建设了停产停注井分析、月度辅助配产2个业务系统,形成了分公司日常开发管理工作平台。例如单元目标管理系统,实现了分公司单元目标管理的全覆盖,形成了不同油藏类型的开发和生产的目标评价体系,实现了各开发单元的量化管理和有效监控。
4、打造基层管理平台,夯实油田开发地质基础。贯彻“工作岗位在地下、管理对象是油藏,协调注采强基础”工作理念,推广普及注采对应率统计、注采调配、采油队“三位一体”井组注采管理软件,实现了15个二级单位个单元的对应率由半年人工统计到实时网络统计,采油厂、矿、队油井小层配产量和水井配注量实现自动计算与人机协作优化,使注采管理更加精细合理。
三、成效反响
1、建成高素质开发专业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地质院层面熟练掌握建模、数模人员达余人,占总地质研究人员数量的75%以上;采油厂层面实现油藏开发、地质人员%覆盖,掌握建模、数模人员均达到余人,占总研究人员近80%,熟练人员达到30%以上,人、63人和5人获得地质建模初级、中级、高级资质,人、48人和3人获得数值模拟初级、中级、高级资质,通过技术推广应用,采油厂技术人员掌握了精细储层预测、相控地质建模、复杂断块建模、稠油热采数值模拟等以往只有研究院层面技术人员掌握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为向模型化研究和科学化管理的新模式转变奠定了技术基础。
2、初步建成胜利“数字透明”油藏。建成埕岛、孤岛、孤东3个大型整装油田地质模型,油藏地质模型库入库模型成果个,完成主力单元模型化个,主力单元模型化率达到60.3%,居集团公司油田企业首位,预计年将达到80%。
3、油藏产能建设和管理更加科学化。近三年共开展了36个油藏描述项目、92个老区方案和44个新区方案的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应用工作,使得油藏开发特征描述和剩余油分析更加精细,方案技术政策界限论证更加优化,方案预测更加科学合理。在日常油藏管理中,实现了措施优化、新井确定、注采调配、动态分析等工作由“经验定性到模型定量化、可视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成为胜利油田精细开发的杀手锏。胜利采油厂应用三维地质模型开展新井、水平井随钻跟踪,优化钻井轨迹,近3年累计指导井位设计口,钻遇符合率、达标率均为%。
4、开发管理效率和开发基础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系统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依靠月报每月分析、监控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依靠各应用系统进行日度控制、网络流转便捷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管理和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尤其是满足了低油价“寒冬”形势下对管理高频率、高效率的需求。单元目标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油田单元开发管理水平,单元稳升率由62.1%提高到70.9%;注采调配系统全年调配个单元,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调配的转变,井层注采对应率由75.9%提高到77.3%,开发地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