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构建智简课堂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南曹范小学李蕾
随着新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改革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课堂活动,积极构建智慧、简化的课堂。
智简课堂,就是智慧简化的课堂。“智”就是智慧,是师生共同的智慧,用智慧点燃智慧;“简”就是简化,围绕“谋划学会、聚焦会学”这一核心理念,“简化”设计,“简化”教学,用简化引领课堂。以此促进学生可持续、健康成长。
一、知己——力求最大本事
1.研教材,把握教学节奏
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呢?实践证明,深钻教材,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重难点,对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能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如,在教学《穷人》时,对于前面部分的环境描写,处理方式——“略”;对于后面的有关桑娜的内心活动以及她和渔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部分,处理方法——“详”。因为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只有多安排点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有的放矢研读文本,在读中感悟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实现了教学目标。由此可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住课文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形式,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才会收到实效。
2.“长流水”,必须终身学习
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因为一旦停止学习,教学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枯燥的活动中将会出现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育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如今,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三个方面的挑战。为此,教师要会走终身学习的路子,成为学习型教师。要做到教学相长,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
二、知彼——力求最大公约数
1.了解学生,尊重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充分展现因材施教的优越性,使他们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教学《穷人》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了层次分明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己选择任务: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表演、通过关键词句分析渔夫和桑娜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结合本组成员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以生为本,还权予生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问答式”。学生越是不动脑,不发言,教师便越问个不停,讲个不休。一节课结束,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实效性不强,既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又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着手,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在《穷人》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没有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讨论,于是提出:渔夫的家里只有一个没有熄火的炉子,外面寒风呼啸,在里面听的清清楚楚,说明屋子是漏风的,作者却说“这间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学生一时语塞,开始认真研读文本。小组讨论后,由组长汇总意见作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同学听后作点评或纠错,从而体会到了渔夫和妻子勤劳能干的品质。这样,课堂就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三、搭桥——力求最短距离
1.良师益友
“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育活动得到高效率的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无形的推力。它不仅能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能让教师得到学生真诚友好的配合,使教育能够高效进行下去。良好的师生关系立足于师生之间的信任。信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尊重。以教师的立场而言,教师把学生当作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信任中体会到人的尊严,看到自身的潜能,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赢得学生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2.知识衔接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使语文课堂结构合理化,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语文课堂的知识衔接。
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通过比较、思考、讨论,学生会更容易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如,学习《穷人》时,可以联系契诃夫的《凡卡》,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更加全面的了解俄国沙皇统治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这样,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写法的异同,又认识到对同一件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四、施策——力求最优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得到“渔”,并用“渔”再去捕更多的“鱼”。如,教学《穷人》时,设计如下:
1.自学——质疑激趣
提问导入: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你能不能找出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2.互学——走进文本
(1)自读课文,组内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2)组间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或谈看法,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体会穷人的“穷”。
3.促学——感悟品质
(1)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她抱回孩子的心理;
(2)文中连用5个省略号,表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她的善良与坚强
(3)分角色朗读:桑娜与丈夫的对话;
(4)出示任务单:
1.在桑娜与丈夫的对话中几次写到“沉默”?他们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会想些什么?
2.小组交流:体会“穷人”的穷苦生活和善良品质。
3.找出、体会、交流表现渔夫品质的段落。
4.小组合作,通过分析“熬”字感悟渔夫坚强美好的心灵;
(5)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品质。
4.展学——拓展延伸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
我们的“智简课堂”,简化而不简单。“智简课堂”的一大特色是任务单的使用,主要是以任务单中的问题为核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任务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也为我们的“智简课堂”锦上添花。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感受,积极评价每一位进步的学生,让“以生为本”成为“智简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教学达到最高的学习境界。
壹点号智简课堂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