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升主动脉长度与A型主动脉夹层的关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www.paisufa.com/m/

在调整年龄、性别和升主动脉直径后,升主动脉长度评估可更有助于评估正常、非夹层的升主动脉瘤患者患A型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升主动脉长度结合人口学特征和升主动脉直径的分析,能更好的评估升主动脉瘤患者风险。随着病例数及CTA功能的不断完善,未来CTA在主动脉疾病方面的评估将更加的成熟准确。

——摘自文章章节

背景和目的

胸主动脉瘤(TAAs)是导致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破裂的常见原因。ESC指南推荐升主动脉直径≥55mm具有手术干预指针。然而根据IRAD(国际急性主动脉夹层注册研究)报道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D)数据分析,这可能会导致约60%的TAAs患者发生A型夹层的风险被低估。有研究显示90%的ATAD在发生急性撕裂前其直径不满55mm。可见,仅通过二维主动脉直径的测量,并不能很好地评估患者的风险。随着影像辅助技术的发展,如何更有效的评估TAAs发生不良事件风险?如何更有效的实施干预是我们临床医生一直面对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收集ATAD、非夹层TAAs患者和正常主动脉患者CTA。采用CTA多平面重建(MPR)技术,重建血流中心线,多个维度分析主动脉,探索升主动脉直径及长度与主动脉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2月UHN中心收治的主动脉疾病患者。其中夹层(Post-dissection)组n=51例,TAAs组n=例,对照组n=例。收集所有患者的CTA、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等)及部分患者身高(T1-L5距离)用于分析,如表1。重建血流中心线后,测量升主动脉起始处至无名动脉开口起点的距离。TAAs组患者及对照组的测量方法如图1。Post-dissection组采用模型重建法得到撕裂前(pre-dissection)CTA。

研究结果

对照组中,升主动脉长度与主动脉直径(r2=0.35,P0.),年龄(r2=0.17,P0.)和性别(P0.)相关,图2。根据模型,post-dissection组中升主动脉长度较长(中位数.7mm,IQR.0-.1mm);pre-dissection组升主动脉长度(中位数.2mm,IQR96.0-.3mm);TAAs组中,升主动脉长度中位数(.0mm,IQR99.6.0-.7mm);对照组中升主动脉长度(中位数88.2mm,IQR74.5-90.7mm),和对照组相比,两组均P0.。TAAs组升主动脉最大直径(中位数52.0mm,IQR45.9-58.0mm);post-dissection组升主动脉最大径(中位数50.3mm,IQR46.6-57.5mm);对照组和pre-dissection组升主动脉最大径分别为33.4mm,IQR30.7-36.7mm)vs.35.2mm,IQR32.6-40.3mm),P=0.09(图3)。将直径、性别、年龄调整后,发现pre-dissection组主动脉长度比对照组长16mm,比非夹层TAAs组长12mm(图4)。

图1.利用MPR重建血流中心线,测量升主动脉长度。

表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及临床合并症(BAV,二叶式主动脉瓣)。

图2.正常情况下升主动脉直径及长度和年龄、性别、高度之间的关系。(A)升主动脉直径与年龄呈正相关,(B)升主动脉长度与年龄呈正相关,(C)男性升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女性,(D)男性升主动脉长度明显长于女性,(E)从T1-L5高度分析,主动脉直径与T1-L5高度不想关,(F)升主动脉长度与高度基本没有相关性,(G)升主动脉长度和直径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图3.比较各组(对照组、TAAs组、post-dissection组、pre-dissection组)升主动脉直径和长度之间的关系。(A)TAAs组和post-dissection组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与pre-dissection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TAA组、post-dissection组和pre-dissection组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图4.在调整性别、年龄、升主动脉直径后,模型中,Pre-dissection比正常对照组升主动脉长度平均长16mm。

研究结论

在调整年龄、性别和升主动脉直径后,升主动脉长度评估可更有助于评估正常、非夹层的升主动脉瘤患者患A型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升主动脉长度结合人口学特征和升主动脉直径的分析,能更好的评估升主动脉瘤患者风险。随着病例数及CTA功能的不断完善,未来CTA在主动脉疾病方面的评估将更加的成熟准确。

一点思考

文章中指出,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长度比非夹层长16%-19%。但以绝对的直径及长度标准来评估主动脉夹层风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多变量分析模型(年龄、性别、身高等)可更好的评估主动脉夹层风险,未来应有更多的研究来完善主动脉夹层的风险评估模型。

审校及组稿:南京大医院血管外科周敏教授

编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杨光敏

编辑:血管资讯Oliver

血管资讯学术资讯专区

网址:xgzx.talkm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nylrzx365.com/gzgj/gzgj/13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