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次“星链”组网发射仅6天!10月24日,SpaceX又一次成功以一箭60星推进“星链”计划。这将带来怎样的互联?又会带来哪些变革?难以想象。
如果说智能手机时代“苹果”率先破局,“安卓”奋起直追。在天基智能时代,马斯克正以“星链”计划的迅速推进成为率先破局者,“安卓”又在哪里呢?
“未来的卫星是要拼算力、拼软件的。”在日前召开的软件定义卫星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赵军锁表示,通过开放的方式部署天基智能工程,融入开源理念,形成共享、互通、合力的生态,发动“人民的力量”才会有更强大的后发动力。
重视“草根”力量,给他们搭平台、建商店
关于卫星,你能想到的最朴素的愿望是什么?会不会是想让卫星给自己和地球拍个实时照?
通过智能图像判读剔除云层的遮挡、再加上图像合成技术,其实每个人都能要求卫星给自己拍照。
能够实现奇思妙想的软件,经常早就有只是缺少实现。开源的理念、开放的模式让“安卓”后来居上。安卓项目重要的诞生平台GitHub(开源软件平台)上面注册的开发者有多万,有将近1亿的不同项目在开发。
“大部分的星上要实现的功能,都有相应的开源软件解决方案。”赵军锁说。
“草根”的智慧不容小觑。但困难的是,这些软件能不能在星上跑起来,星上的算力够不够。
“如果我们能够把星上计算能力提上去,让功能软件在天上‘上注’并顺利跑起来,那么很多功能是不需要统筹开发的。”赵军锁说,激活“草根”的力量,能够让天智的发展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得以快速推进。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为卫星去开发软件,有更多的厂家能够研制超算平台、兼容载荷等产品。”赵军锁说,但为卫星开发软件,门槛较高,开发流程长,需要验证(空间环境与地面环境完全不同,验证非常重要)。
为此,中科院天基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通过天智工程的实施搭建了天智星云平台,登录之后,开发者都可以为在轨卫星开发软件,并提供在轨验证,系统还匹配了航天用品商店,为开发者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工具。
“我们也在推进开放型实验星座的建设。”赵军锁说。
开放的验证平台让“够不着天”的软件开发者们有了一架通天的“桥”。自此,大量的开发者有条件从基于地面网络的开发转向基于卫星的天基网络的软件开发。
据介绍,通过前三届软件定义卫星创新大赛,很多在校学生加入了为卫星开发软件的队伍。例如,来自中山大学的欧阳文俊与团队一起开发的软件,可以让手机直接变成“卫星电话”,在无人区、在海上等无基站的地方通过卫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