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永刚
编辑|王川
未来有时候比人们的想象跑得更快。
正如刘慈欣在《三体》里写道,人类是一个会发生“技术爆炸”的种族。
时代滚滚向前的车轮,不断重塑人们对技术的认知。哪怕是点燃星星之火的人,都难以想象未来的野火燎原。
在年发明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的莫克利和艾克特,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曾经用平方米、30吨庞然巨物才能得到的算力,如今可以通过云计算轻松获取。
年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约翰·麦卡锡,也难以想象如今AI助手活跃在人们指尖的场景。
年代发明手机的马丁·库帕,也想不到,他研发的移动通讯工具有一天几乎进化成了人类的“外置器官”,浸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意料之外的背后,都围绕着一个情理之中:底层处理器的演进。
20世纪末,ArmCPU进军PC市场并不顺利,但在转向移动CPU市场并改变了商业模式之后,最终柳暗花明,成就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
21世纪初,在PC处理器市场风生水起的x86CPU,意外的以性价比优势打入了服务器市场促进了云计算的发展。
年,新兴的指令集RISC-V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诞生,年国内第一批接触RISC-V的人被RISC-V开源的特性吸引,但没人知道RISC-V未来会如何发展。
阿里平头哥的团队在年接触到RISC-V时,同样对这个新兴指令集商业化的前景持疑惑态度。认可开源理念的平头哥,后来先验证了RISC-V的技术能力,又证明了RISC-V的高性能。
年金秋,平头哥带着玄铁C冲入了RISC-V高能效CPU的蓝海,要去边缘AI市场探索了。
这是平头哥的关键一战,也会是RISC-V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RISC-V会给科技行业带来的“意外”,藏在RISC-V近几年的发展里。
高能效蓝海,RISC-V拿出两大杀手锏
年,RISC-V还只活跃在少数技术爱好者的圈子里。“年时对于要不要全力投入RISC-V,我们也有些不确定。”平头哥副总裁孟建熠说,“主要是担心这个来自学术界的指令集能力是否足够,也不清楚它功能的优势在哪。”
这其实也是大部分对RISC-V持观望态度的人的担忧,但在开源的理念的号召力下,学术界的近一步研究,加上技术极客贡献等的共同努力,年RISC-V传入中国,开始引发